總統大選圓滿落幕,世界主要國家與國際媒體除了大幅關注這次選舉結果,也對台灣未來的發展極為關注,在目前地緣政治風險升高、全球金融和產業也緩慢復甦等情形影響下,台灣面臨的挑戰更勝以往,特別是在2月1日後少數執政的局勢下,我國其金融治理和強化,由於整體環境日益困難,許多金融問題也非一時半刻便可解決,在此期盼朝野在選後能合作,紮紮實實、面對產業和金融的困境逐一處理。正是因為面對國會不過半,將來金融政策方向上,必須是共識先行、且發展優先於管制、且應務實可行。我國多年一直是口號多於執行,由以往的亞太金融中心或亞太籌資中心等等口號,要超越香港趕過新加坡,這很多是忽略台灣和新加坡與香港的不同,相較新加坡與香港,我國在人才、法制、語言都居於劣勢,但台灣優勢在於我國有產業,前述二地主要重點發展都在金融,所以我國應該從我們的優勢出發,金融要和產業結合,並發展在地的綠色金融,並與產業攜手共行走向國際,協助台灣產業金融供應鏈發展,並建立提供南向和印太地區產業所需資金為主的供應鏈金融。再者我國需要有更多的金融基礎建設,因地緣政治風險,我們更要做到強化金融國安和國際連結,政府必須理解金融基礎建設的國際化是達到金融韌性、強化國安的必要手段,我國常常政策喊得響徹天,卻沒有做好的金融基礎建設,以交易所整合為例,多年一直討論的證交所、期交所、櫃買中心、集保結算公司四合一整合案懸而未決、不願推動,我國應立即推動解決法制障礙,成立交易所控股公司來整合這四個機構,控股公司股票並應於證交所子公司上市,並釋股給國際大交易所,以結盟互相持有對方股權,國際間的結盟也到處可見。1998年德國期貨交易(DTB)和瑞士衍生性商品交易所(Soffex)合併成立歐洲期貨交易所(Eurex);其後Eurex和芝加哥商品交易所(CBOT)組成交易所聯盟;2000年10月,巴黎、阿姆斯特丹和布魯塞爾等三個交易所合併成立泛歐交易所(Euronext),當我國交易所國際化之後,交易所公司不單單只是我國的交易所,而是世界擁有的交易所,交易所控股公司股權的國際化除了可強化國際資本連結外,對我國金融國安,絕對有幫助。另外,無論朝野在學界和實務界也開始強力呼籲,要求政府對「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」正名並做組織改革,金融在台灣如果只有監督和管理,不強調發展,金融業絕對只有死路一條,少數執政更應該虛心傾聽業界和人民的聲音,金融主管機關不該只是金融警察,也應該是一個鋪橋造路的發展機關,以韓國而言,其最高金融主管機關名稱是「金融服務委員會」,由組織名稱來看,其強調「金融服務」我國卻是困守「金融監督管理」,以韓國的金融服務組織上更包括:規劃協調局、金融創新局、財政政策局、金融消費局、金融業局、資本市場局、金融與企業重組局、金融情報部門、金融集團監管局。其組織分類兼顧功能性和發展性,我國卻是略以業別分類(銀行局、保險局、證期局和檢查局),故在金管會名稱和組織上應朝向金融發展、金融服務的方向改組前進,機關文化上更要摒棄保守僵化的官僚心態,小國金融更需要強調發展,國家的產業和金融才有可能向上提升,而非停滯不前,單單強調監管和穩定,台灣金融在國際上,永遠是弱小的小朋友,只有發展才是硬道理。